数字化、智能化、工业互联网——新冠状疫情下的工业变革
2020年的春天,中美贸易摩擦刚刚有所缓和,让国内企业松了一口气,怎料新冠疫情又汹涌而来,在全国范围给包括餐饮、旅游、消费、酒店、金融在内的第三产业的多个行业带来巨大冲击。
同时给GDP占比很重和国之根本的第二产业——工业,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例如制造成本的增加、用工荒问题的加剧、供应链端的考验等。
新冠状疫情对GDP增速、行业及制造业变革等影响已显而易见,为控制疫情发展,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限制人员流动、实施交通管制、工厂停工或延迟开工、跨境出口限制等,
导致全国包括服务业、餐饮、旅游、消费、酒店、金融等多个行业几近停摆。
作为“世界工厂”中国,对于制造业而言,新冠状疫情导致的物流压力,劳动力短缺、用工荒,工厂不能正常开工,工业产品产能不足,生产配套、交通运输问题等形势严峻。
包括用工荒导致的交付周期的影响,生产安全的严格控制导致的制造成本的增加,供应链问题导致的交付稳定性降低等。虽然有政策的大力支持,但要解决问题、克服困难,还是要依靠企业自身力量。
产品向:推动产品智能化水平提升和研发体系的变革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产品已经成为制造业的热点趋势。从日用产品的手机、家电,到工业产品的医疗设备、工程机械、重型装备等。
正当市场逐渐品尝到产品的智能化为生活和工作所带来的便利时,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我们认识到这样的智能化还远远不能满足在突发事件下的要求。
如大多数医疗设备还需要人为进行监控和维护;以供电、供暖设备为代表的民生保障还需要人为进行维护;生产现场的加工设备还需要大量人工操作等。这些无疑都存在着会提升疫情传播的风险。
因此,可以预见市场将会自发的对产品智能化提出更高的要求,甚至作为必选项。这种要求对于产品研发体系的变革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如为实现更高程度的智能化所嵌入的软件及控制系统在产品中的占比、为提升产品质量和可靠性所引入的系统工程方法、为监控产品运行状态所应用的数字化双胞胎技术等。
交付向:加速制造模式的“无人化”转型升级
近些年“用工荒”已经越来越多地成为制造业企业面临的问题。这次疫情可以说使得这一问题雪上加霜,大量的工人不能按时返岗,同时下游供应链也因为人员问题难以保证供应。
本次疫情将成为制造业企业依托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建设数字化工厂、践行智能制造,进而实现制造模式转型的一个重要推动力。迫使制造业企业的决策者推进自动化、甚至无人化的制造模式;
同时在疫情的作用下,众多中小企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维持稳定的营业收入和盈利能力,企业也需要依靠更加高效的制造模式,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数字化与工业互联网
面对这么多摆在眼前的困难,针对上述变革方向,德尔智慧希望也相信通过所提供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手段和制造业企业共同努力,面对这么多已摆在眼前的困难,
包括基于端到端的智慧套件落地智能制造进而提升企业运营能力、基于智能技术帮助制造业企业提升远程应用能力、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提升产品智能化水平等。
同时在2020年德尔智慧提出了基于工业互联网的线上一站式工业解决方案服务平台——“工得”,形成了新的端到端解决方案,将包括基于企业内部、
上下游生态链等协作交互而产生业务运营数据,与包括客户、供应商、产品、员工、品牌在内的体验数据进行融合。
基于智能制造的智能工厂,往往需要交付更具个性化的产品。数字化技术作为智能制造的重要帮手,能够支持实现透明生产、透明物流,及品质控制。
近几年来,国内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无论是从产业规模还是增长速度来讲,在全球都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一方面需要帮助传统产业不断完成数字化转型,
通过工业互联网的手段,提升围绕实物产品的服务贸易,增强产品竞争力,并走向全球化的市场;另一方面,也要从过去基于物理实物的“传统基建”走向“新基建”的阶段,加速制造业的服务化进程。
德尔智慧作为智慧工厂的专业建设者及管理者,在相关的工业物联网领域已有深厚的积累;“工得”覆盖了智慧工厂建设从设计、劳务、设备、材料、软件、咨询、资金、管理、运营等领域,
可以为行业提供IT和OT的融合,跨越整个项目建设周期和整个使用周期的、完整的行业云方案。
工业4.0真正的挑战和难点,是如何建立全价值链的数字化线程,让产品的研发、采购、制造、销售、服务一条完整的业务链上的数字可以实现无缝交互,这才是工业4.0最重要的核心标准。
德尔智慧——“工得”:为行业提供具备可实现全要素链,全价值链,全产业链全面连接的端到端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