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工业与制造的时代画卷:回顾、思考与展望

发表时间:2025年02月22日 15:29
作者:德尔智慧
浏览量: 460

德尔智慧--研究院

工业与制造的时代画卷:回顾、思考与展望

(第一篇)

当我们谈到“工业革命”,或许脑海里会浮现出蒸汽机轰鸣的画面,也可能联想到流水线、自动化设备、数字化工厂等更多当代元素。实际上,工业的演进从来不是孤立的,它既牵涉社会经济变迁,也与科技、管理理念的突破密不可分。从 18 世纪的机械化起点,到 20 世纪的信息化,再到 21 世纪的数字化、智能化,我们正身处在一个被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或“工业 4.0”的浪潮中。

 

本系列分享将从战略理念、制造范式、推进策略、交叉融合技术、使能技术等不同维度出发,梳理过去几十年工业的演进脉络,并对当下与未来的趋势做初步研判。希望透过系统化的内容呈现,让企业管理者、行业从业者,以及对制造业感兴趣的读者,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这场深刻的产业变革。

 

工业革命与现代社会发展

工业百年变革的历史车轮

 

 

回顾世界工业史,每一次重大变革不仅改变了生产方式,也改写了人们的生活面貌。

 

第一次

第一次工业革命:18 世纪 60 年代兴起,以蒸汽机广泛应用为标志 。此前,手工劳动主导,效率低、产量少。蒸汽机诞生后,为机器提供强大动力,机械化生产开启。纺织业率先变革,机器取代人工劳作,随后采矿、冶金、交通等行业纷纷跟进,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人类步入蒸汽时代。

 

第二次

第二次工业革命:19 世纪 60 年代拉开帷幕,电力普及与大规模流水线生产是核心。电力为工业注入能量,电灯、电动机等设备广泛应用,延长生产时间、提供高效动力。福特公司开创的流水线模式,将生产工序标准化、专业化,汽车、飞机产业蓬勃发展,人们出行与世界面貌大为改变。

第三次

第三次工业革命:20 世纪下半叶到来,以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生产为主。计算机应用于工业生产各环节,精准控制自动化设备,减少人为误差。同时,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手段引入,企业借此实现各环节实时监控与资源优化配置,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

 

工业4.0

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 4.0):21 世纪兴起,注重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赋能工业。物联网让生产设备等互联互通,实现全面感知;大数据收集分析海量生产数据,助力精准决策;云计算提供强大计算与存储能力;人工智能推动智能机器人、仓储物流系统应用,制造模式迈向 “智慧化”,生产更智能、个性、定制化 

 

与此同时,产业间的交互方式不断演变:企业与客户、供应链、外部生态都在互联互通,传统的工业“边界”被打破。这背后当然离不开宏观层面的全球化发展,也离不开微观层面的信息化与网络化支撑。从企业视角而言,“两化融合”“工业互联网”等一系列概念的提出,让人们更加关注生产要素的协同和数据的价值挖掘。

 

聚焦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

 

 

市场与政策双重驱动

消费升级与个性化需求,让“柔性制造”成为可能,企业需要用更敏捷、更低成本的方式满足客户需求。与此同时,各国也在政策层面推动产业结构转型,鼓励制造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以提升整体竞争力。

 

技术迭代与成本下降

包括云计算、传感器、机器人、5G 等在内的关键技术持续成熟,成本不断降低,应用门槛随之减少,从而让中小企业也能逐步享受数字化、智能化带来的红利。

 

 

全球供应链重塑

受疫情和地缘政治等多重因素影响,全球供应链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制造企业为了增强供应链韧性和抗风险能力,纷纷加码信息化、智能化平台建设,以提升预测与协同能力。因此,数字化、智能化并不只是一场技术升级,而是涉及企业管理、业务流程、组织架构等多方面的综合变革,甚至影响企业文化与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

 

该如何理解这张“时间轴”大图?

 

在本系列文章的纲领中,我们列出了一张基于时间轴的“工业/制造业演进图”,从 1980 年以前,一直到 2021 年及未来,分层梳理了不同时期的战略理念、制造范式、推进策略、交叉融合技术以及使能技术。这张图的意义在于:

纵向维度:把握发展阶段

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从最早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和 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概念,到 1981-2000 年的并行工程、精益生产、敏捷制造等,再到 2001-2020 年的两化融合、工业 4.0、数字化转型,最后到 2021 年以后的“新质生产力”等前沿理念,工业制造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关键词”。

横向维度:洞察技术与管理方式的融合

随着时间推移,企业信息化、BPR(业务流程重组)、IPD(集成产品开发)、IT/OT 融合等概念逐步完善。人工智能、供应链管理、数字孪生、MBSE(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等“跨学科交叉”手段层出不穷,同时底层的云计算、边缘计算、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使能技术不断更新迭代。这说明制造业不仅要关注“生产线”本身,更要从管理流程、数据分析、生态协同等角度来构建新的竞争优势。

系列文章的脉络与阅读展望?

 

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复杂图景,我们将推出 12 篇科普文章,分别围绕:

时代背景与理念变迁:回溯 1980 年以前、1981-2000 年、2001-2020 年、2021 年以后,各时期的宏观战略与新理念。制造范式与推进策略:从 CIMS、精益生产、并行工程等发展到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以及 BPRIPDIT/OT 融合的全景回顾。关键融合技术与使能技术:人工智能、供应链管理、数字孪生、工业大数据、边缘计算、工业互联网等,在企业落地中的具体价值与案例。

 

希望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系统整理,我们能为读者提供以下收获:

更清晰的产业思维:帮助企业管理者或从业人员厘清技术概念与管理方法的脉络,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实践落地的启示:在后续的文章中,我们将分享一些案例或思考,为数字化、智能化落地提供参考。未来趋势的启发:从新质生产力、ESG 等宏观议题,到底层使能技术的爆发,新一轮工业变革已然在路上。本系列也会结合行业态势,对未来可能的方向作一些探讨。

结语

工业与制造业的演进从不曾停歇,从纯粹的机械化到数字孪生主导的新工业时代,技术创新、商业模式迭代、产业政策推动等多股力量在不断交织。对企业而言,了解历史脉络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当下机遇,而洞察未来趋势则能带来更多前瞻布局的灵感。在接下来的 11 篇文章里,我们将持续围绕这条时间轴,深入解读各阶段的战略理念、制造范式与核心技术,并结合典型案例或应用场景,为读者呈现更立体的工业世界图景。希望这套内容能够成为您思考、实践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的有力支撑,也期待与您在阅读和分享中共同探讨、一起见证未来制造业的精彩纷呈 。

 

缩写列表

1CIMS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业务流程重组。3IPD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集成产品开发。4IT/OTInformation Technology/Operational Technology,信息技术与运营技术的融合。5MBSEModel-Based Systems Engineering,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6ESG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75GFifth-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

热门推荐